有木棉的地方便是人間樂土,有木棉的地方就是揮不去的鄉(xiāng)愁,有木棉的地方就是最美的鄉(xiāng)村。
蔡白村上口村民小組是典型的濱海水鄉(xiāng)村莊,它的聞名不僅僅是源于暢銷港澳的黑皮冬瓜,也源于一棵近200年的古木棉樹,花開季節(jié),數(shù)萬朵紅彤彤的花朵如火焰般高舉,照亮家家戶戶。
1 、上口古木棉的前世今生
從鎮(zhèn)區(qū)經(jīng)過道滘大橋,一過大橋便左轉進入上口組的村道,經(jīng)過一片漁塘很快看見一個村莊。這時候,迎接你的便是一棵高大的古木棉樹。村道穿過村莊與一條小河流相交,古木棉便在這個相交的河邊、路邊矗立。樹下數(shù)畝方圓都是空坪,周邊有黃花風鈴樹、長廓圍護。主桿樹皮鐵骨嶙峋,得數(shù)人才能環(huán)抱。
古木棉有兩個新舊身份證,就是主桿上掛著的兩塊牌子,東莞市人民政府統(tǒng)一制作的古木保護編號牌。一塊是2004年的,上寫“東莞市古樹名木”,“國家三級古樹”。還有編號、科屬以及樹齡152年等信息。另一塊是2022年所制,它還有一個新身份證號碼:44190012420500025。除了上述信息還有這棵樹的二維碼,手機一掃,所有信息可查。這塊牌子所標的樹齡是168年。樹齡差兩年,應該是后面測定的樹齡更為可信。不過,村民眼里的樹齡則是“200年不止”。
2 、仔叔眼里的木棉:既如先祖,也如孩子
仔叔說,古木棉不但得到政府的保護,也得到村組的保護,更得到村民自覺的保護。他說每天有人打掃清理落花。
說起古木棉的樹齡,60多歲的仔叔說他很小的時候,問自己的祖父,這棵木棉樹有多大。爺爺也說他小時候,這棵樹就有這么大!
仔叔講起古木棉樹,既有對待祖先一樣的虔誠,眼睛里,話語中,滿是對長輩那種畢恭畢敬;也有對待小朋友一樣的慈祥,甚至對待兒子一樣的欣賞。比如,他描繪這棵樹如何沒有被雷打過,沒有被臺風吹斷過樹枝,講得繪聲繪色。臺風來的時候,樹就會這樣轉身……說著他便做出姿態(tài),蹲好馬步,下盤扎緊,雙臂像打太極拳半抱于胸前做樹枝狀,然后腰身緩緩地轉過來,四平八穩(wěn),優(yōu)雅從容。
3、 池叔眼里的木棉:既是地理標志,也是鄉(xiāng)愁
79歲的池叔說,以前去東莞縣城,站在高高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這棵木棉樹。他說他現(xiàn)在還記得自己當年在萬江的金鰲塔,看到這棵樹的時候,那種自豪感,安定感。池叔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說了當時的那句話:“那就是我的家鄉(xiāng)。”
池叔在那一刻,仿佛回到了少年時候,回到了當年站在金鰲塔向家鄉(xiāng)眺望的時光。想見當年,古木棉帶給他的,不僅僅是鄉(xiāng)愁——那種離開家鄉(xiāng)便無處安放的靈魂,在見到家鄉(xiāng)風物時候,好像被春風撫慰過;還是地理標志。無論在哪個方向,只要目光所及,就能找到家鄉(xiāng)的位置。
而現(xiàn)在,隨著古木棉被市政府列為國家三級保護古樹,慕名而來的游客更是絡繹不絕。最為池叔他們津津樂道的,就是這樣一句話:“前幾年,廣東電視臺來作過節(jié)目,那是省臺啦!”
當然,每年的花開季節(jié),遠近的攝影家、攝影發(fā)燒友,更是少不了長槍短炮,天天圍著這古木棉兜兜轉轉。
上口村民小組的村民何其有幸,近200年的古木相陪伴,一種家族綿延世代榮昌的歷史,都有它見證。而古木棉又何其有幸,在全方位的保護與村民的呵護之下,它依然生長著,像一個不怕風雨的頑強的孩子。(朱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