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7点半,石排镇中心幼儿园的舞蹈室总有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压腿、下腰、踢腿、跑圆场、翻跟斗等基本戏曲动作。他们是少儿粤剧队的小队员,而带队老师正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石排镇中心幼儿园少儿粤剧队创建人——邱肇雁。
从教二十余年,美术老师到粤剧老师的转变
2002年,邱肇雁从梧州专业剧团演员转到石排镇中心幼儿园,成为该园一名幼儿教师。起初她仅任教少儿美术绘画课,但是与小朋友们多年相处下来,她发现每当自己在小朋友面前表演粤剧时,他们总是显得兴趣十足。
邱肇雁知道,镇里每次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演出活动,都少不了粤剧团、曲艺业余团队的精彩演绎,粤剧粤曲在石排有着深厚的群众根基,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可热闹的背后,却是年轻一辈尤其是幼儿在这方面人才的匮乏。当下,粤剧的传承和发展亟须青少年儿童的参与,于是她萌生了要教孩子们唱粤剧、演粤剧的念头。
2011年,邱肇雁在石排镇中心幼儿园的支持下创建了少儿粤剧兴趣班,组建了少儿粤剧队。
有着专业粤剧团系统培训的基础以及实践演出经验的她,开始把粤剧带进校园,带入课堂,坚定信念做粤剧新苗浇灌人。
从此,每天早上7点半到8点半的训练时间里,稚嫩可爱的孩子们开始日复一日地练习戏曲动作,夯实基本功。在幼儿园的文化课结束后,粤剧班的课堂就开始了,台词、身段、亮相……一招一式孩子们都学得格外认真。
这一路充满酸甜苦辣,她走得艰难却格外坚定
对邱肇雁来说,幼儿粤剧教学是新鲜的、有趣的,同时也是困难的。
在训练中遇到最突出的难题就是小朋友的腔调发音不准,特别是有的队员来自母语非粤语的地区,因此需要老师一个音一个音地教,把发音技巧口口相传给他们,做到咬字、吐字准确、清晰,声音好听。
在教授剧目的选择上也是困难重重。“可供小朋友学的戏内容比较窄,谈情说爱的戏显然就不适合。”邱肇雁说,像《沙家浜》她就会把新四军解救群众的段落提出来教给小朋友。
“小朋友们的学习热情很高。”邱肇雁用“超级发烧”来形容她的小队员们,这也成了她克服困难的动力来源。
日复一日,辛勤耕耘孕育累累硕果
苦尽甘来硕果见,默默耕耘百花鲜。通过多年辛勤耕耘,石排镇中心幼儿园少儿粤剧队的“新苗”近年来在国家、省、市文艺大赛中开花结果,绽放异彩。累累硕果,满满荣誉,大家都为小队员们的出色表现拍手称赞。荣誉的背后,固然蕴含了小娃娃们的天分和努力,但也离不开编导老师邱肇雁的用心教导。
邱老师说,教学二十余年,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11年队伍成立之初,她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带出第一批30人的学生。不要小看他们只是五六岁的小朋友,少儿粤剧队成立后编排出来的首个节目《劈山救母》就在2012年7月参加广东省首届青少年粤剧粤曲大汇演中获了金奖。
“我的感悟首先是要努力才能做得更好。粤剧队的宝贝们都是各班嗓音条件比较好的苗子,选出后就是用心栽培成才,当看着他们在舞台上声情并茂,活灵活现,童真可爱的样子,创作时的艰辛瞬间烟消云散,心中满是自豪感。”邱老师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说道。
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甘
为人梯数十年,初心不改劲续延。2018年,因为对粤剧无比热爱,原本可以享受退休生活的邱肇雁被石排镇中心幼儿园返聘为少儿粤剧老师,仍然保持初心,继续在少儿粤剧教学岗位上发光发热。二十余年过去了,邱老师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指导了粤剧“新苗”有近700人,让粤剧在越来越多的少儿心中发芽。
“我的初心就是普及、传承粤剧。我的粤剧班一直以来是零基础、零门槛、零收费,不收取学生任何费用,只要孩子们有兴趣,肯练功,哪怕没有任何的底子,我依然有教无类,不放弃任何一人。用孩子带动家庭,再带动整个镇区的粤剧文化传承。”
对于邱肇雁来说,在石排镇二十多年幼儿特长教育上,她早已把粤剧事业深深地当做自己的终身已任,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承和推广粤剧,更好地培养少年儿童对粤剧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如今,粤剧文化已经渗透在石排镇中心幼儿园的每一位孩子和老师的心中,也辐射到了幼儿园的粤剧爱好家庭。每年为石排粤剧的传承培养了不少的粤剧小蓓蕾,石排镇中心幼儿园也被评为“东莞市粤剧进校园示范基地”。
石排镇中心幼儿园负责人表示,得益于石排镇历来重视少儿文化艺术发展,石排镇为少儿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与更丰厚的成长土壤,在推动石排少儿文艺事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下来,石排镇将利用好少儿艺术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继续繁荣少儿艺术创作,充分发挥艺术在新时代少儿美育中的独特作用,推动石排少儿文艺事业发展,为“文化强市”“文化强镇”建设添上亮丽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