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文物修復這個冷門專業(yè),大家一聽到就會想起《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對于這些隱藏在紫禁城里的文物修復大師,大家看完之后十分敬仰,評論起他們來,都說是“仙兒”“神秘而偉大”“一群真正的匠人”。這種神秘而又偉大的文物修復師,在東莞也有這樣一位與歷史連接、重疊、交叉、傳承的文物修復師,而且是東莞唯一一位女文物修復師,還很年輕,是名85后,是首位去故宮學修復的東莞人。
▲東莞唯一一位女文物修復師張笑艷
她就是曾在媒體面前多次露過臉的張笑艷,人稱“張老師”,朋友親切叫她為“笑艷”。她的“拋頭露臉”,也給大家揭開了文物修復這一行的神秘面紗。日前,記者從眾多媒體采訪報道當中,“挖”出了她的聯(lián)系方式,找到了她的文物修復與保護工作室。
然而,面對鏡頭,她卻說:“這一行不可能賺大錢,選擇這個行業(yè)也別想著賺大錢,不要隨便進入這一行,太苦了?!?/p>
▲圖為張笑艷跟她的入門師傅鐘衛(wèi)平學習文物修復
“坐不住”的85后女生 “半路出家”修文物
張笑艷的文物修復工作室藏身在東江邊上一棟不起眼的民宅里,工作室名為“遂初書房”。一到她工作室門前,記者就被嚇了一跳,因為首先迎接我們的不是張笑艷,而是兩只熱情過了頭的狗。沒想到這名做著冷門行業(yè)的女生,養(yǎng)了兩只這么接地氣的狗。
張笑艷笑著邀請我們進門,還說:“只要你們不用理會它們(兩只狗),它們就不會那么熱情了,因為有只狗實在是太會做狗了?!?/p>
咦?文物修復這一行不是應該很“安靜”的嗎?怎么會有那么好動活潑又“熱鬧”的狗出現(xiàn)?而且,還聽到蟈蟈的叫聲?這也太“熱鬧”了吧,帶著這個疑惑,記者開始了采訪。
“我叫張笑艷,是一名文物修復師,我接觸這一行已經(jīng)有14年了?!币婚_始,面對鏡頭,張笑艷如是說。
張笑艷出生于1985年,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東莞麻涌人,2007年大學畢業(yè)。雖然張笑艷從事文物修復已有十多年,但大學專業(yè)學的并不是文物修復專業(yè),而是中文。她說,她是“半路出家”的,2008年才開始接觸到這一行,從此開啟了苦澀和漫長的學藝之路。
說起2008年,她滿懷感激,她說那一年,她遇到了帶她入行的萬能師傅——原廣東省博物館從事文物修復工作逾三十年的專家鐘衛(wèi)平,從此迷上了文物修復,并拜師學藝學習字畫修復。剛大學畢業(yè)那一年,張笑艷做過文秘,做過記者,做過檔案管理員、做過策劃宣傳等工作,遇到這名恩師,也是因為她曾經(jīng)當記者去采訪時遇到的,她說:“當時采訪時跟師傅聊得很投契,認識和接觸到了文物修復這一行,內(nèi)心就非常非常喜歡,并篤定了要以這一行作為終身職業(yè)理想。”
但這一行并不如外人看來那般光鮮亮麗、體面容易,當中遇到的困難和艱辛是外人所難以體驗到的。因為文物修復,是一門綜合學科,而不僅僅是技術活、手工活,它牽涉到美學、物理、化學、數(shù)學等其他知識,廣泛的涉獵和深厚的積累,是文物修復這個職業(yè)的底子,這對于“半路出家”的張笑艷來說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在張笑艷工作室的書柜里,陳列著多種類的書籍,涵蓋了語文、書法、化學、歷史、文學、建筑等學科書籍,還有不少外文書籍,其工作室的墻上還寫著每天要做的事情,其中一項就是“背單詞”,她說:“因為會看一些關于修復的西文書籍資料?!?/p>
▲左圖為張笑艷工作室里擺滿各種各樣的關于修復的“工具書”;右圖為工作室門后的白板上寫滿每天的工作事項。
為了攻克這一行,張笑艷對自己要求也十分嚴格,每天畫畫、背單詞、練字、運動樣樣都不能少。
剛開始學修復的張笑艷,也是“坐不住”的,她說,她對這一行也是有過望而卻步的時候,事情的轉(zhuǎn)機在哪?她說:“就是師傅為我做了一張修復臺,他刷了漆給我,我就開始去東莞的榕樹頭那里去買古籍,那一本古籍我修了一年,并不是說那本書真的那么難修復,而是自己真的坐不住?!?/p>
▲2008年,張笑艷修復的第一本古籍。
從事文物修復,極其考驗人的耐性,都說這一行要“練性子”,文物研究員和工匠們,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和精力,才能觸摸到厚重歷史的一小點,也才能將那些古物因為經(jīng)歷時間滄桑洗禮而展現(xiàn)出的底蘊重現(xiàn)出來。沉得下,坐得住,是這群國之大匠的底氣和格局。
修完那一本古籍之后,張笑艷就開始進入了“沉穩(wěn)”的狀態(tài),慢慢地就“坐得住”了。
雖然“學藝”路上十分艱辛,但張笑艷樂在其中,她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的獨特魅力,只要你接觸它,我相信你也會為它深深著迷?!睆埿ζG對文物修復著迷到什么程度?她說,她除了工作之外,所有時間都用來學修復了。
夢想成真 成立東莞首個古籍文獻修復室
2010年,張笑艷來到莞城圖書館工作,做策劃宣傳,但學習修復始終是她業(yè)余時間最重要的事情。2015年,她受命籌備東莞市里唯一一個古籍文獻修復室。在省古籍保護中心的支持和指導下,2015年9月28日,莞城圖書館古籍文獻修復室成立了,修復室配有洗書池、操作臺、晾紙架、裱畫臺等設備設施,滿足了修復工作的基本需要。修復室成立后,張笑艷開始“專職”文物修復工作,立足古籍,面向各類紙質(zhì)文獻,搶救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圖為張笑艷在古籍文獻修復室進行古籍修復工作
談起成立古籍文獻修復室當天的心情,張笑艷說:“我很記得當時那個心情,我曾經(jīng)想過,年輕和熱血讓我熬過了那艱辛的7年,我以為自己有很多話講,會很激昂,但最后我很淡定地接受了這一切?!?/p>
張笑艷說,自己在奔跑的時候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抵達終點。她說:“我沒有別的想法,我做的一切就是為了修復,因為自己真的很喜歡這一行,只想入這一行,我要充實好自己,加強自己的本領,然后等待機會的時候轉(zhuǎn)行,真的就是很純粹的想法。”
七年過去了,她曾經(jīng)忐忑到整晚都睡不著覺,也曾經(jīng)有憂心過自己的未來,可當她真的夢想成真,成為了一個文物修復師的時候,她反而放松了,更加坦然地接受這一切,因為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她說,她覺得自己一直都是很幸運的一個人,喜歡這一行,并能從事這一行,所以她一直很感恩,也很懂得把握每一次機遇。于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故宮求學之路,也正悄然為她敞開。
▲圖為張笑艷在故宮跟徐建華老師學習修復技藝
去故宮求學 不取真經(jīng)不回頭
“越努力,越幸運”,這句話,在張笑艷身上也得到真的詮釋。2018年3月24日至2018年6月1日這段時間里,她的人生增加了一個“進宮”學藝的珍貴回憶,也成為了首個“進宮”學修復的東莞人。
談及這段珍貴的“進宮”學藝經(jīng)歷,張笑艷依然印象深刻,她說,書畫修復與裝裱的最高學府在故宮,自己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進宮”。
2018年1月30日,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做客東莞“文化大講壇”講座,張笑艷在接待室隨時候命,交流之際她鼓起勇氣主動向他介紹自己,一聽她是修復師,單院長很熱情地主動邀請:“做修復的?可以來故宮學一學?!睆埿ζG又驚又喜,一個勁地答應道謝。
于是,2018年3月份,幸運的張笑艷就這樣屁顛屁顛地踏上了故宮的學藝之路。然后,她又很榮幸地跟隨故宮資歷最老的古書畫修復大師徐建華學習字畫修復技藝。去故宮求學,她有著“不取真經(jīng)不回頭”執(zhí)念。三個月時間,她每天早晨六點起床,擠公交趕一個小時的路程,八點到故宮文物院,從沒遲到過。在八點到十一點這學藝過程中張笑艷沒有喝過一口水,講過一句閑話,沒有半分歇息,緊張有序地站著干活到下班,每天上班狀態(tài)皆如此,下班后放松下來感覺是散架,小腿站得浮腫,但還得及時整理當天的學習筆記和大量的視頻和圖片資料,以免消化不良。
后來張笑艷自己在回憶此趟“進宮”學習之旅時還說:“雖艱苦勞累,然我甘之如飴”,認為這種跟著老師傅節(jié)奏走是求藝的必修課程,覺得今天的她不過是走著師父走過的路,做著過去學徒做的事情,而且,若熬不過這“苦”,也就別說從事手藝活了。
她還借著這次機遇,將一幅明代東莞歷史名人王縝的畫像和一幅張伯駒字畫帶進了故宮,在徐建華等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修復。談及當時的修復經(jīng)歷,張笑艷曾回憶寫道:“拍照、洗畫、揭背、拼接、上命紙、貼條子、補殘、上墻、刮口、全色、下墻、打蠟、砑畫、染料、開料、鋸木、裝裱……10多道工序,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僅如此,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使力’,少吃一個燒餅力氣就可能跟不上,有些地方做不到位可以重復,但有些工序必須一步到位且要快,二次操作一方面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少麻煩,更重要的是可能導致文物的受損。這‘技’要做得好離不開一個‘工’,而‘工’絕對是靠大量的時間反復訓練出來的。”
▲圖為張笑艷在故宮學藝時拍下的修復室照片
最后,在徐建華等老師的指導下,并經(jīng)過張笑艷的不懈努力,如今,這兩幅東莞名畫像得以在故宮中完成修復,帶回到東莞。這段修復經(jīng)歷,也成為了她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回憶。
這種師徒制的專業(yè)訓練給她身心都帶來一個極大的領悟,她說:“讓我吸收了很多,可以把我早幾年積累的修復知識和技藝一下子拔高了,我自己也對字畫修復這個技藝有了全新的認識,對于以前困惑的點有了一個面的散發(fā),很多事情在我眼中也不一樣了?!?/p>
與此同時,她的修復技藝也像開了掛一樣快速提高起來,件件文物在她手里開始“復活”過來。她說:“文物修復師要做的是,要讓文物保持原狀,也就是修舊如舊,將文物修復如初,這一點一定要遵循的。如果沒有把握好這一點,就‘不遇良工,寧存故物’。對于它們,我們可做的,便是盡可能地尊重它,復原它,保護它?!?/p>
張笑艷認為,修復向來是件老實的事情,因為她明白修復文物的意義,更加能疼惜藏家愛物的心情,所以,她每遇到修復一件她從來沒遇到過的文物,她內(nèi)心都頂著頗大的精神壓力,一直不敢怠慢這份工作,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精力。等她終于艱辛地完成了修復后,她直言“內(nèi)心的感受就像升級打怪獸一樣,充滿挑戰(zhàn),又充滿成就感?!?/p>
隨著修復技藝的提高,被張笑艷修復的文物也越來越得到業(yè)界內(nèi)外的認可,故宮求學之旅也被媒體紛紛報道,其名聲也不斷打響,國內(nèi)不少名家、單位、企業(yè)、甚至民間藏家慕名找上門來,邀請她參與文物修復:在東莞厚街生活的王氏后人請她修復王縝夫妻畫像、鰲臺書院請她幫忙統(tǒng)籌影印再版了東莞地方文獻《梧山集》、寮步鎮(zhèn)崗頭村石龍坑請她修復何真絲織品文物、東莞可道園請她修復歷史悠久的家譜、雅昌藝術圖書館請她修復其館藏1881年德國書籍《NILBILDER.》、東莞中學特邀她為特藏書庫里的古籍文獻進行整理……
▲何真家族詔書緞本文物
不少“生命垂?!钡奈奈?,到張笑艷手上也能妙手回春,恢復生機。隨著修復的文物越多,她越覺得自己眼界大開,不斷得到刷新,她說:“這些文物修復讓我看到了不少東莞文物遺珠灑落民間?!币沧屗袊@,
有心的東莞人真不少,文物代代相傳,得以一直被保護、被傳承,足見東莞人對本土歷史文化的珍惜與守護。
排除萬難成立工作室 決定擇一事終一生
覺得自己一直都很幸運的張笑艷,在2018年那一年突然決定辭職,告別了“體制內(nèi)”的工作,并成立自己的文物修復工作室
提及這一年,張笑艷曾說道:“這一年絕對是我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折點,我做了離職的決定,之后的心理路程,一言難盡,畢生難忘?!?/p>
這個決定,對于在職場“打滾”了11年的張笑艷來說,很不容易,她曾想過知難而退,放棄這一行,她說:“其實我的第一理想做大自然保育的,曾經(jīng)也為植物癡狂多年,第二個理想是從事媒體這一行,后來才遇到這一行?!彼€說,“修復這一行,是實打?qū)?、沒有捷徑的一條路,如果沒有一個單位依靠,是很難活下來的,因為這一行不可能賺大錢,選擇這個行業(yè)也別想著賺大錢,如果你不是一位勤奮的富二代,不要隨便進入這一行,太苦了?!?/p>
但轉(zhuǎn)頭,張笑艷又說:“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奔跑。”
排除萬難,2018年,張笑艷成立了自己的文物修復和保護工作室——“遂初書屋”。
工作室為什么會叫這個名字呢?張笑艷表示,當時在故宮學習時,了解到故宮有個“遂初堂”,原來是乾隆退休之后弄的書房,她便覺得“遂初”這個名字挺好的,“遂”是完成的意思,“初”就是當初,覺得“遂初書房”算是圓了自己當初心愿的書房,所以叫這個名字了。
成立了工作室后,張笑艷卻陷入了“自我懷疑”的人生低谷期,她為未來焦慮,為一切未知而擔憂。她說:“我一下子迷失了自我。我不知道我是誰,我要做什么,我能不能做好它?!?/p>
此前留在單位工作,起碼能保障自己的生活,但當張笑艷成為一名自由職業(yè)者后,就要面臨“有一頓、沒一頓”的窘迫狀況。她想,如果不是因為執(zhí)著于修復,她會過著與周圍的人一樣的生活軌跡道路,特立獨行真的很需要內(nèi)心的強大和勇氣。
那段灰暗的日子,張笑艷為了給自己打氣,在工作室里貼滿諸如“無負今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钡葎钪咀痔?。盡管心如死灰,但她的工作和生活依舊在正常運轉(zhuǎn),日夜廢寢忘餐埋頭苦干,開始很多新的嘗試:采寫了好幾份非遺申報材料,認識了一群很有意思的手藝人;開始寫公眾號,策劃線下活動;參加市文采會、省民間工藝博覽會,創(chuàng)作了好幾份自己還挺滿意的文創(chuàng)作品;逼著自己拋頭露臉去參加演講選拔比賽,獲得了第一名;受BRAND雜志、深圳博物館、橫瀝文廣、東莞理工學院、東莞六中、袁崇煥紀念園等單位的邀請,開辦講座與公教活動;在東莞理工學院知行學院課程里試水開設“古籍修復體驗課”,學生反響不錯,還被公選成為東莞理工學院知行學院十位優(yōu)秀教師之一……
▲圖為張笑艷在東莞理工學院開設“古籍修復體驗課”
“有些東西我從不曾幻想要得到它,但生活的彩蛋,一直都悄無聲息地砸向我,沒有期待才最驚喜。歲月欠我的,在一步步還給我,盡管,來得比較晚?!睆埿ζG說。
于是,經(jīng)過內(nèi)心極其煎熬的一年后,張笑艷說她回來了,并找到了自己。“我的世界不會只有工作,開始有了生活,我又有了煙火氣?!?/p>
她開始養(yǎng)蟈蟈,讓工作的空間增添生趣,所以有了開始一進門就聽到的充滿生機的蟈蟈聲;她認真養(yǎng)魚,好好種花,勤快做家務,不斷學習和嘗試新的東西……她讓人生有了生活感,讓寂寞而無趣的修復工作找到了更深層的榮光和價值,她覺得內(nèi)心又開始裝滿了陽光,對一切都充滿了期待。
采訪當天,記者聽到工作室里的蟈蟈聲幾乎沒停過,但在張笑艷的世界里卻似乎按了靜音鍵一樣,完全聽不到,
她說:“我做修復的時候精神是高度集中和緊張的,完全把自己融進了文物那段時空當中,聽不到外面任何聲音,所以蟈蟈叫我也聽不到。等我修復完,回過神來,那聲蟈蟈叫才會傳到我耳朵里?!?/p>
她說,文物修復工作需要慎之又慎,不能有一點馬虎,文物也是有生命的,而文物修復師就好像醫(yī)生一樣,修復手術不允許有失敗,否則不僅會讓“生病”的文物傷上加傷,還可能會讓一段歷史因此消亡。所以修復文物時要有超強的耐心,高度的責任心和堅強的內(nèi)心。
這種心無旁騖的認真,也給張笑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安寧感和幸福感。
這段日子對于張笑艷來說,不僅在做修復,也在修心,更在修行。她說:“接觸老舊物多了,它會影響到你對傳統(tǒng)文化有個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會導致一個人越來越有涵養(yǎng),我感受到我自己和以前很不一樣,就如那句話一樣,腹有詩書氣自華?!?/p>
如今,談及那段迷茫的日子,張笑艷說她成熟了很多:“當初不可言喻的淚與汗,今天已風輕云淡,但依然歷歷在目。”
▲張笑艷在西藏
未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現(xiàn)在的張笑艷,活得挺Hea的。
(“Hea”,粵語用字,漫無目的地“探索”、“發(fā)現(xiàn)”新鮮事物等意思,其含義是想“發(fā)現(xiàn)”些什么,但是又不知道有什么可以被“發(fā)現(xiàn)”,所以一定要去“探索”一下。)
有多Hea?問及未來打算,她說:“沒有打算,不考慮明天,做好今天的事情,就不會感到焦慮。”如今,她除了工作,每天還會遛遛狗,聽聽音樂,到處走走停停,學會慢下來,享受生活里的煙火氣。
拋開文物修復師這個職業(yè)束縛,張笑艷一直是一個熱愛生活又有探險精神的人,這些年,她到過西藏的大草原,在安徽涇縣走訪過編竹簾的手藝人,去貴州三寶侗寨了解傳統(tǒng)植物染與紡織工藝、在大海里潛水、去海島露營學攀巖……每一次在路上,都讓她體驗到了大自然的安靜和安寧,也重新發(fā)現(xiàn)了自己。
張笑艷每次出門還會帶日記本,寫寫日記,這樣可以放松自己,釋放壓力,讓自己更清楚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修復帶給我很多,令我穩(wěn)住自己內(nèi)心,去面對未來的風浪。”張笑艷說。
記者問及有沒有后悔過選擇這一行?張笑艷說:“雖然這段路走來很不容易、很艱辛,也受過很多委屈,但我覺得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yè)就是幸運的,是幸福的。路是我自己選的,我做人就是打死都不后悔,就算路上跌倒,也不會哭,爬起來繼續(xù)往前走。”
“授人以漁,這件事我得去做”
作為東莞唯一一位女文物修復師,張笑艷表示雖然沒有“同路人”,壓力也比較大,但覺得生活在東莞十分舒適,
市里內(nèi)外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成為了她創(chuàng)業(yè)路上的強大后盾,讓她少了很多后顧之憂。她說:“東莞是一個很適合生活、適合‘躺平’的地方,我很幸運我能生活在這里?!?/p>
因為努力,張笑艷幸運;因為幸運,她越發(fā)覺得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責任重大。
張笑艷表示,文物修復作為一門小眾又冷門的行業(yè),在外人看來都以為這一行很有“光環(huán)”,很光鮮亮麗,殊不知又苦又枯燥,過程還十分漫長煎熬。
無數(shù)的年輕文物修復匠師們,在這種安靜、枯燥的環(huán)境中一干就是幾十年,青絲到白頭,面對這行十分“熬人”的行業(yè),他們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在與文物的對話中小心翼翼感受著來自古代的微弱的脈搏,將那些塵封的文物重新煥發(fā)奪目光彩。
文物修復的路上的艱辛與苦澀,不是一般人能堅持下來的,他們能堅守,都因為那顆熱愛的心,就如張笑艷在其工作室公眾號里寫的那句話一樣,這一行,“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p>
而且,在做了幾年文物修復后,張笑艷發(fā)現(xiàn)市場上修復技藝“做法靠譜”的人少之又少,常常見到不少被機裱裱壞的作品,且很多人還不知道有“手工裝裱”這一回事,她心疼那些被視若瑰寶卻誤入歧途的作品,所以,她想,該讓大家知道應該怎樣正確對待一件書畫作品,“授人以漁”這事情她得去做。
故修復室成立后,張笑艷一直不忘分享知識,創(chuàng)辦“匠心書坊”活動品牌,以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小班教學形式,采用傳統(tǒng)工具、傳統(tǒng)材料、傳統(tǒng)做法進行指導,讓讀者感受“工匠精神”的同時,了解中國傳統(tǒng)書籍書畫裝潢與修復保護知識。為了更好地做好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工作,“匠心書坊”2018年更是走進莞城中心小學分校,根據(jù)小學生需求,設計了一系列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生活結合課程,讓年輕一代通過課程打開他們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一扇窗戶,讓學生知道一紙一書來之不易,學會珍惜。
張笑艷說:“傳承已是使命,但分享,真是樂事?!?/p>
為了更好地將這一行的歷史和文化傳承下去,張笑艷一直沒有停止過學習,最近,她在進攻新的一項修復技藝——青銅器修復。
文物修復技術是一門工藝,也是一門藝術,更是歷史文化挖掘與傳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個文物的背后都是一段故事,正因為這些人與事,還有情,讓這一件平平無奇的物品變得豐滿起來。這文物、舊物對于她的意義,首先是祖先,是屬于后代對先人的追思;其次才是歷史名人,是東莞年青一代對東莞歷史的一份珍惜與貢獻。這些跟張笑艷一樣年輕的一代文物修復師,他們站在歷史的洪流中,跟歷史對話,面對古人對后人留下的豐富的歷史文化,肩負著文化傳承的責任,他們一生跟這些經(jīng)歷風霜的文物交織相融,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了能夠?qū)⑽奈锔玫恼故驹谌藗兠媲?。在這些文物和文物的修繕者身上,我看見了不一樣的東西在閃閃發(fā)光,你呢?
- 相關新聞